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赴河南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
2018-08-15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提高我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坚定马院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86日至12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颖书记、籍庆利院长带队,马院专职教师等11名相关人员远赴河南新乡参加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三期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研修班,观摩学习河南师范大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参加开班仪式,聆听专家报告

87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平台举行。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广文同志主持了仪式,并强调了此次研修的重要性与纪律性,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福云同志则详细介绍了研修安排和注意事项,而后伴随着研修班授旗仪式的进行,开班仪式走向了尾声。随后,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为学员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的精彩报告,王教授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旁征博引,会场多次传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学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其深厚的理论涵养和广博的见识,也加深了自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参观历史遗迹,感受中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迹众多,承载着璀璨的中原文化,有着很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无疑为我们这次研修增添了一份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87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就近的新乡市平原博物馆,初步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89日,学员们奔赴安阳这座古老都城,先后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在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学员们开启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字之旅,在文字的变迁中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尤其是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在中国第一个有文献可靠的都城——殷墟,学员们依次走过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和殷墟博物馆,瞻仰了神秘的妇好墓,也一睹了司母戊鼎的恢弘气派。参观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是一场精神盛宴。

走村入渠攀峰,重温革命精神

河南不仅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正是河南师范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能给予我们创新本校思政类实践教学的灵感与经验。87日下午,在新乡刘庄村史来贺纪念馆,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起回顾了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传奇而又奉献的一生及曾经的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发展史,在谈及老书记废寝忘食工作、重病不治及溘然长逝等细节时,讲解员几度哽咽,听者也为之动容,而目睹刘庄村的繁荣景象和村民的幸福模样,亦能遥想史来贺当年满腔热情图建设之风采。88日,研修班学员来到兰考,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颖书记与沈阳大学吕富彪老师代表全体学员向焦裕禄同志进献花篮,并与大家在墓前郑重宣读入党誓词,随后,在纪念馆展厅中,我们通过大量照片、遗物和讲解员的解说,回顾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随后,顶着烈日,大家来到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亲手栽种的泡桐树下,感受当年焦裕禄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泡桐的良苦用心。810日,研修班全体成员来到林州,亲临红旗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挖渠人不辞辛苦,不畏艰难,舍身挖渠,谱写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华美篇章,在这条渠背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鼓舞着后人不断披荆斩棘开拓道路。811日,研修班成员来到郭亮村,在翻山越岭之间,一睹“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郭亮洞的风采,这一挂壁公路令人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不负当年愚公移山之壮志。

河南研修之行让全体学员深受震撼和鼓舞,并促进了学院内部及与外校马院的沟通交流与情感共鸣,推动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史来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愚公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砥砺前行,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学院 许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