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近日,南京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创新改革思政课堂教学形式,结合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质,以“四美四育”美育育人体系为抓手,以纪念馆中的思政课为“移动课堂”,以物证史、以文化人,用革命文物资源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开展易于为青年学生认同、喜爱、接受的授课形式,着力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专业实践和成长成才,铸牢青年艺术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暮春时节繁华烂漫,“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马玲玲老师发挥青年学子的主体力量,抓住课堂教学关键少数“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代表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30余名学生赴江苏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特色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们在周恩来总理铜像前合影留念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光荣历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次“纪念馆里的思政课”以革命文物“周恩来签名的法币”为切入点,讲述了国共南京谈判期间林雨水等5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在与周恩来的偶然会面时,表达了对内战的担忧,同时对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态度的非常敬佩,很想请周恩来签名留念,因未带纸张,周恩来欣然应允在他们随身携带的全新的五百元法币上签名。多年来,这张法币一直跟随着林雨水,伴随他参加“两航”起义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这张法币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让我们认识到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在特殊时期给年轻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的精神。1979年,林雨水将这张珍贵的法币赠送给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它现在成为该馆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以币代纸承精神,正是表达了通过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币,传承了周恩来伟大精神,让后人铭记这位中国共产党杰出领袖的平易近人、真诚关怀以及对年轻人的引导和鼓励。课程通过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内涵、精神价值,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参与体验中,增强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
马玲玲老师为学生们讲授“一张法币的故事”
听完了“法币”的故事,瞻仰过周恩来总理的铜像后,马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史料陈列馆,这里珍藏了周恩来总理及中共代表团的历史照片与珍贵文物。踏入史料陈列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的一块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画着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的人物群像。老师就群像中的人物排列方式、人物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和讲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革命文物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史料陈列馆一楼大厅浮雕前马玲玲老师为学生们讲授国共南京谈判相关知识
通过参观纪念馆内的历史照片、珍贵文物和聆听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国共南京谈判” 这一历史事件,在马老师生动的讲述中,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也一同聆听学习,和同学们一起沉浸式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国共南京谈判期间走过的艰难历程。
学生们认真聆听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谈判中的经历
小学生饶有兴趣地聆听南京谈判历史并与大学生合影
课程中,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示,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林雨水等爱国志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和坚定信念。同时,也体会到中共代表团在国共谈判时期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学生在周恩来总理铜像前静默肃立,重温入团、入队誓词,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堂思政课充分关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的人才”为主旨,注重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感和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展现形式以及现场教学、互动体验等多种 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活动的参与度,也提升了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思政课教学激发了学生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直以来,南京艺术学院从不把艺术拘囿于校园之内,而是着力推动艺术走出象牙塔,将丰富的艺术作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选择。本次课程不仅涉及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还结合南艺学子的专业特色,融合了朗诵、 舞蹈、演唱、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及不同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传承的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种实践育人的方式,“以币代纸承精神 和平曙光寄梅园”主题思政课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周恩来亲笔签名的法币由南艺学子描绘馆藏旧址和梅花图案作为边框加以修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课程的最后,同学们自发组织唱起了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铿锵有力的歌声飘荡在五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歌颂从峥嵘往昔到盛世华章,红色精神在这里熠熠生辉,革命星火在这里代代相传,也向那些敢为人先,忠勇爱国的青年们致敬。
南艺学子合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本次“以币代纸承精神 和平曙光寄梅园”纪念馆中的思政课是一次尝试和创新。 它以革命文物——周恩来总理签名的法币的故事为载体,深入挖掘了其中的历史内涵、红色精神和教育价值,使思政教育更具新颖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未来,在南京艺术学院党政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我们将依托校史馆、八家校外实践教学场馆基地,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以文化人,以艺育人,以美培元,尝试探索红色文化和艺术特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艺术院校思政特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推广和普及,能够引发更多人对革命文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让更多人走入红色场馆中,在纪念馆中学习思政,共同传承革命精神,共同守护好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供稿:马玲玲)
原文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603a53e4b088b84a0c3c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