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4月10日上午,在春意盎然的古林公园,我院青年教师马玲玲与黄蕾带领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走出教室,以音乐为媒、以天地为课堂,通过歌声串联历史与现实,在自然情境中打造了一堂“声”入人心的“行走的音乐思政课”。
此次“音乐思政课”秉持我院“以美育人 培根铸魂”的教学理念,以“春之声•思政行:感悟生态之美,奏响时代强音”为主题,将音乐学院的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并将思政教育与自然美景、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融为一体,通过演唱和朗诵一系列红色经典作品,帮助学生深刻感受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黄蕾老师担任活动主持,她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行走的音乐思政课”的特殊意义:“当音乐与思政相遇,每一个音符都将成为思想的载体,每一段旋律都能奏响信仰的强音。今天,我们在自然中行走,在音乐中感悟,就是要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在同学们的心中扎根。”
活动以《红旗飘飘》的激昂旋律拉开序幕,学生们用歌声传递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朗诵《沁园春·雪》将大家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赤旗咏》的旋律则引领学生们探寻革命先驱追求真理的足迹,坚定理想信念。
“夜半三更盼天明……”,马玲玲老师以一首经典红色歌曲《映山红》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教学课。悠扬的旋律中,师生共同回溯革命年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的峥嵘岁月。马老师深情的演唱,将歌词中“岭上开遍映山红”的殷切期盼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唱结束后,马老师结合当下备受关注的中美关税战,深刻阐释《映山红》的时代意义。她指出,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娄山关”,面对困难时需以歌声筑起精神长城,传承革命先辈的团结与信念。她强调,这首歌不仅是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的写照,更隐喻着当今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必然选择。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更深刻理解了红色歌曲承载的精神力量。有学生提到:“《映山红》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团结与信念始终是战胜困难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马玲玲老师还巧妙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要点融入音乐解析与时事分析中。她指出,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凝聚的载体。从革命战争时期的《黄河大合唱》到改革开放后的《春天的故事》,再到新时代的《不忘初心》,每一首经典歌曲都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作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你们更要懂得用音乐传递正能量,用艺术凝聚民族魂,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这堂将理论与艺术结合的课程,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发热烈反响。
此次“行走的音乐思政课”创新采用“演唱+讲授+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除了马老师的精彩授课,同学们还现场演绎了《我爱你中国》,大家深情演绎更是将这份爱国情怀推向高潮,让在场的每位学子深受感动;《追寻》的悠扬乐声引领同学们追溯先辈们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历程;《沁园春·长沙》的朗诵则与公园中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交相辉映,让革命先辈的青春力量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焕发出新的朝气;《强军战歌》的刚劲节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守护家国的坚定信念;《七律·长征》的朗诵则传递出革命先辈的乐观豪迈与奋斗精神。《水调歌头·游泳》《重上井冈山》的朗诵声中,革命先辈“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乐观豪迈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奋斗精神,在古林的清风中久久回荡,化为青年学子面对挑战时的精神指引。活动尾声,全体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将每个人的心紧紧相连,化作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由于教学现场氛围热烈,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围观。其中一位江苏省广播电视台的退休工作人员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学生们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更在思想上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定的信念。今天在古林公园看到南艺的学子们通过音乐和朗诵传递红色精神,我深受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力量,展现了南艺学子的风采。希望南艺的学子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上为国家或地区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场融歌声、朗诵与自然美景为一体的思政课,不仅是一场视听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这种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真正实现了思政课从“理论灌输”到“情感共鸣”的跨越,为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铺就了一条浸润心灵、启迪思想的育人之路,让思政教育的光芒在春日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活动结束,马玲玲老师和黄蕾老师表示:“思政课的魅力在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尤其是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用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今天我们在古林公园‘以乐化人’,就是希望通过‘行走’的方式,让思政课的‘半径’不断延伸,让‘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我院将进一步探索“思政+艺术”的融合育人模式,与更多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品牌活动。未来,学院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教学形式,让思政课不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时代,在行走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艺术人才,让红色基因与艺术初心在传承中绽放新的光彩。
(供稿:马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