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巾帼英姿铸传奇青春热血担使命:我院教师开展“行走的美术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
2025-04-30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4月29日下午,我院青年教师许佳佳、陈清、耿宁带领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的学生走进我校闳约美术馆参观“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展”,通过艺术与历史的深度融合,串联革命记忆与时代使命,在沉浸式的参观中打造了一堂“行走的美术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艺术之美中感悟信仰力量,在历史回望中砥砺责任担当。

以图为媒:红色记忆跃然纸上

步入展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生动展现了新四军三师女兵们的英勇事迹。从战地医护到文艺宣传,从秘密联络到前线支援,女兵们以柔肩担大义的壮举深深震撼了在场师生。活动开始,耿宁老师结合此次展览的主题、背景和精神传承进行详细讲解。此次活动共展出81位女兵的英勇事迹,她们当中,有爬雪山、过草地,抵达宝塔山下的长征红军张文、侯正芳,有报国如比翼之雁,抗战似并蒂之花的新四军中姐妹花陈洛涟、陈克秋,有壮烈殉国的东坎才女、8旅政治部干事赵鹤英,有苏北抗战三女杰——盐阜地委首任书记杨纯、阜宁县委书记唐棣华、淮安县委书记李风,有修筑“宋公堤”时积极筹款筹粮的阜宁县政府党支部书记兼警卫连指导员陈宜方。学生们驻足一幅幅生动的事迹展,透过巾帼英雄的革命履历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革命女性用青春热血书写的传奇。

以史为鉴:思政课堂“活”起来

活动现场,许佳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她以“革命斗争中的女性贡献”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历史叙事”双重视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担负青春使命。学生们纷纷用手中的相机定格历史瞬间,在沉浸式的参观中体验革命女性的心路历程。许老师总结:“从‘女性特质’到‘革命信仰’,从‘个人技艺’到‘时代使命’,她们的故事证明,青春不朽的密码,在于将个体生命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这种“以艺启思、以情促悟”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边界,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情境。2024级版画专业学生闫鑫宇感慨:“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但看到新四军的这些女兵们,觉得他们也是普通人,看着也都非常平易近人,只是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明白,信仰就藏在平凡而坚韧的细节里。”这种“观、思、悟、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从理论说教转化为直抵人心的精神对话。


以行践志:青春接力续写荣光

参观结束后,陈清老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青春有我·时空对话”主题创作,将课堂成果转化为绘画创作、主题海报、微动画等作品,让红色故事焕发青春表达。同学们纷纷表示:“艺术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思想的火炬。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我们要用作品传递信仰,用创作回应时代,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此次“行走的美术思政课”是我院推进“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创新实践活动之一。活动通过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师生们既在革命文化中汲取了精神养分,也在知行合一中明确了使命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深挖红色美术资源,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以艺术之美铸魂育人,以青春之名谱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供稿:陈清